至格是国内屈指可数的采用IDM模式的光学厂商,自主掌握光栅设计、光栅母版加工、纳米压印生产三大核心技术,拥有功能完备的光栅母版加工中心和衍射光波导生产线。相较于其他厂商的设计生产环节仍需委外代工,至格是国内唯一一家自主掌握完整产业链的AR衍射光波导厂商。
从消费者对AR眼镜的需求中分析,视场角、体积以及价格是其在消费端普及的最大障碍,毕竟想要将AR眼镜融入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轻薄舒适是基础。然而一直以来,大多数产品的AR显示模块都存在体积笨重、视场角小、眼动范围小、量产难度高等问题。无论是传统的半透半反显示方案还是基于传统几何光学原理的阵列光波导显示方案都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为此,衍射光波导应运而生,它同时具有轻薄、视场角大、眼动范围大、量产成本低的优势,因此被普遍认为是AR行业未来的主流显示技术路线,被誉为开启AR眼镜市场的金钥匙。
目前,国内外众多厂商都在积极布局衍射光波导技术及镜片产品,但由于衍射光波导本身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需要企业具备很强的微纳光学设计和生产能力。因此,很多想要切入衍射光波导领域的光学厂商实际进展非常缓慢。
至格是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孵化出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于清华大学二十余年的光栅领域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已经自主掌握了"光栅设计、光栅母版加工、纳米压印生产"三大核心技术。
光栅设计方面,至格自主掌握针对不同类型光栅的全套计算软件,软件算法来源于清华大学光栅与测量实验室20余年的技术积累。相比大部分厂商所使用的商用软件来说,至格自研的光栅设计软件具有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设计自由度高三大优势,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光栅设计,而且还能设计很多商用软件无法设计的复杂光栅结构。
光栅母版加工方面,至格掌握基于全息光刻和离子束刻蚀的完整的光栅母版加工工艺,并已建成功能完备的光栅母版加工中心,可以实现各种光栅母版的快速加工和迭代。不仅加工出来的光栅周期准、加工精度高,而且还可以制作倾斜光栅结构。
纳米压印生产方面,至格已建成国内首条AR衍射光波导量产产线,并打通了全部的生产工艺环节,且已经过批量化客户验证,实现批量生产交付,具备了消费级大客户的量产交付经验。可以说至格的衍射光波导量产能力是国内首屈一指的。
通过将光栅设计、光栅母版加工、纳米压印生产三者融为一身,至格可以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快速迭代,进而能够快速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外形到性能全方位可定制的AR衍射光波导产品。
至格的AR衍射光波导产品具有轻薄、视场角大、眼动范围大、量产性强、显示效果优秀的优势,经过不断迭代优化,至格的产品性能指标和显示效果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且已获得多家消费电子巨头的认可。今年,OPPO上市了全球首款消费级AR衍射光波导智能眼镜OPPO Air Glass,其衍射光波导镜片就是由至格独家研发并量产提供的。
目前,至格已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研发出多款衍射光波导产品。
SIDW40A
采用侧投式设计,全彩方案,视场角可达40°,透过率超过85%,能量利用率可达280nits/lm,厚度仅为1.8mm,可以用于打造具有普通眼镜形态和虚实交互功能的真正的AR眼镜。
SIDW30GS
采用侧投式设计,单绿色方案,视场角可达30°,能量利用率高达350nits/lm,厚度仅为1.05mm,可以用于打造具有信息提示功能和满足全天候使用需求的AR眼镜。
TDDW40PLUS
采用顶投式设计,全彩方案,视场角最大可达50°,眼动范围高达23mm×20mm,能量利用率高达240nits/lm,均为行业领先水平,沉浸感更强,视觉画面更亮丽。
TDDW40C
采用顶投式设计,全彩方案,视场角最大可达50°,眼动范围可达19mm×15mm。显示成像、色彩还原、鬼像控制等方面表现优异,在满足大视场角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好的彩色显示效果。
尽管消费级AR眼镜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随着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AR硬件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作为国内领先的AR衍射光波导厂商,至格将凭借IDM模式,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量产能力,快速实现产品升级,助推AR眼镜更快、更好地步入消费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