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导因具有体积/透光率/清晰度等优势明显,有望成为主流AR光学方案。

据悉,光波导AR眼镜包括显示模组、波导片和耦合器三部分,显示模组发出的光线通过耦入器件进入光波导,在波导内以全反射的形式向前传播,最后通过耦出器件耦出光波导进入人眼成像。

按照耦入耦出器件的不同,光波导可分为几何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其中几何光波导以阵列光波导为主导,衍射光波导又分为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SRG)和体全息光波导(VHG)。

AR光波导方案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光波导方案在体积、透光率、清晰度、视场角等方面均具备优势,有望成为主流AR光学方案。

阵列光波导:成像效果优秀,量产难度较大

  • 阵列光波导:成像效果优秀,二维扩瞳解决了光机体积与视场角、EyeBox的矛盾。

  1. 一维扩瞳:光线通过反射镜耦入波导片,在波导片中经过多轮全反射后到达半透半反镜面,部分光线反射耦出进入人眼,未耦出光线透过镜面到达下个镜面,重复反射/透射过程,直至最后一个镜面将剩余光线全部耦出到人眼。一维扩瞳阵列光波导能将EyeBox从4mm扩大到10mm+,且杂散光少,光线调制均匀,成像质量、色彩以及对比度水平较高。

    阵列光波导原理(一维扩瞳)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2. 二维扩瞳:在两个区域分别设置反射阵列,第一个区域实现一个方向的扩瞳,同时将光束传导至第二个区域,进行另一个方向的扩瞳,可以是纵向→横向扩瞳,也可以是横向→纵向扩瞳。二维扩瞳阵列光波导解决了光机体积与视场角、EyeBox的核心矛盾,能够有效增加EyeBox和视场角(可达50%+),显著减小光机体积,更好地满足消费级用户对AR眼镜的形态体积以及成像效果的要求。

    阵列光波导二维扩瞳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3. 优势总结:阵列光波导除了拥有光波导共有的轻薄化优势外,相比于已量产的表面浮雕光栅衍射光波导,其成像效果更为优秀(杂散光少/色彩均匀/EyeBox&视场角较大/分辨率高),几乎无漏光问题(1%-5%),且光损较低,可以减小光机功耗增加续航。

  • 核心问题:量产难度大,明暗条纹影响美观。

  1. 量产难度大:阵列波导制作涉及镜面镀膜、贴合、切割等流程,阵列镜面膜层多达几十层且每个镜面反射/透射比不同,需要镀不同层数的膜,贴合合时多镜面间平行度要求极高,总良率难以保证,此外,贴合后的切割角度也会影响成像质量。若采用二维扩瞳技术,量产难度进一步提升,理论上量产成本比一维扩瞳高4-5倍。

    阵列光波导制备过程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2. 明暗条纹:半透半反镜面阵列天然存在明暗条纹,影响美观。

  • 技术升级关键:

1)键合技术升级:分子键合技术代替传统胶水贴合,即利用分子间范德华力使镜片紧密平整地贴合,加强键合强度、提升贴合面平整度,且不受胶水折射率影响,由于贴合玻璃片数量较多、精度要求较高,实际工艺流程中仍有较大难度。

 2)镀膜、键合等核心环节自动化设备的开发;

3)支持屈光度定制,代替外加近视镜片的方案,更加轻薄化。

  • 阵列光波导主要玩家:

  1. Lumus:全球阵列光波导龙头,与Meta、苹果等密切合作。率先提出二维扩瞳阵列光波导技术,先后推出Maximus和Z-Lens两款二维产品,Z-lens分辨率2K*2K,亮度3000nit,FOV 50°,光机体积缩小约50%,可粘合动态聚焦透镜(缓解VAC问题)和近视镜片,无漏光炫光问题。

    阵列光波导主要玩家梳理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2. 水晶光电:2016年参与Lumus B轮融资,与Lumus、肖特共同推动二维阵列光波导量产落地。

  3. 其他国内厂商:灵犀微光、珑璟光电、理湃光晶、谷东科技等厂商在阵列波导均有布局,量产年产能在10万片左右,主要针对一维扩瞳产品,二维产品处于小批量/在研阶段。

表面浮雕光波导:量产难度较低,彩虹效应等问题亟待解决

  • 成像原理:

  1. 表面浮雕光栅(Surface Relief Grating,SRG):具有周期性变化结构/凹槽的光栅结构,一般分为一维光栅(矩形光栅/倾斜光栅/闪耀光栅等)和二维光栅(柱状光栅等)。

    表面浮雕光栅种类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2. 衍射原理:光束入射光栅后会被分束为多个不同方向的衍射级次,通过调节光栅周期/占空比/深度等参数优化衍射效率,能使得某个方向的衍射光束具有最高衍射效率(通常选择非0衍射级次作为工作级次),实现光束定向传输。

    衍射原理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3. 表面浮雕光波导原理:基于上述衍射原理,通过表面浮雕光栅耦入波导片,在波导片中全反射后通过表面浮雕光栅耦出进入人眼,实现一维扩瞳,二维扩瞳一般通过转折光栅或二维光栅实现。

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原理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 衍射光波导二维扩瞳:

  1. 转折光栅:转折光栅二维扩瞳IP主要由微软和Vuzix持有,体全息光波导厂商Digilens也采用类似的转折光栅技术,如下图,光束从入射光栅进入转折光栅,转折光栅实现水平扩瞳的同时将光束反射进入出射光栅,最终由出射光栅完成垂直扩瞳和耦出过程。

    转折光栅二维扩瞳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2.  二维光栅:以WaveOptics柱状光栅扩瞳为例,光束通过入射光栅进入波导片后,通过出射光栅(二维光栅)实现多方向的扩束以及光束的耦出。二维光栅设计难度非常高,需要控制耦出光线的均匀性,相比于转折光栅,二维光栅扩瞳减少了光损耗,增大了出射光栅面积,有效扩大EyeBox范围。

二维光栅二维扩瞳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 表面浮雕光波导量产难度较低:

1)母版制备:基于半导体加工工艺,旋涂抗蚀剂层—干涉/电子束曝光—反应离子刻蚀—去除抗蚀剂层。

2)批量生产:一般采用紫外线纳米压印光刻法批量生产,母版—步进母版—旋涂压印胶—结构压印—紫外线曝光固化—功能性图层覆盖波导—激光切割。

  • 前沿工艺:

  1. 残胶层控制:纳米压印过程中往往会留下残胶层,而残胶层对光学性能有影响,因此需要尽量减小甚至去除残胶层,2023年Digilens发布的SRG+工艺能够实现无残胶层的SRG结构。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2. 纳米压印+刻蚀(NIL+Etching):将低折射率树脂作为后期干法刻蚀的可牺牲层,纳米压印后用干法刻蚀将残胶层刻透并刻蚀至下方玻璃层,再将树脂纳米压印胶去除。这种工艺的光栅折射率RI可达2.0以上,可靠性更高,但工艺难度和成本都更高。

  • 材质:树脂vs玻璃。树脂密度仅为玻璃的1/4-1/3,且具备抗摔等特性,23年魅族、努比亚等AR眼镜均采用树脂SRG光波导。树脂的缺陷在于折射率低,树脂折射率普遍为1.74,而玻璃材质可达2.0,影响fov和色彩均匀性。从成本角度,树脂成本理论上较玻璃低,但由于目前良率较低,成本优势并不明显。

  • 核心问题:彩虹效应, 视场角小,光效低,漏光。

  1. 彩虹效应:相同的光栅周期,波长越长衍射角越大(R>G>B),因此不同波长的TIR(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往返长度不同,反弹次数不同(R<G<B),红光fov被限制在较低范围内,而蓝光fov相对较大,此外,同一颜色的衍射效率也会受入射角度影响,两个因素共同导致视场角和动眼框范围内RGB比例不均匀,即出现彩虹效应。

  2.  视场角小:受入射角限制影响,当前SRG产品视场角普遍在20-30°。

  3. 光效低:光损较为严重,平均光效水平在0.3%-1%,需要高亮度的显示屏配合使用。(倾斜光栅和闪耀光栅衍射效率较高)

  4. 漏光:光在出瞳区域会通过透射和反射进入前方外界环境,使得镜片呈现使用画面,泄漏用户隐私。

  • 多层光波导vs单层光波导:设计多个波导片(一般二或三层),分别传输不同波长范围的光,可以改善颜色均匀性,减小彩虹效应,增大视场角,但不可避免会增加系统的重量和厚度。从产品应用来看,单色显示的SRG单层波导方案技术和量产难度较低,应用较多,全彩显示更多采用两层波导方案,重量和成本较三层方案更优,后续如何采用单层波导实现均匀全彩显示是各大厂商努力的方向。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体全息光波导:理论优势明显,材料&工艺要求高

  • 体全息光栅(Volume Holographic Grating,VHG)原理:通过双光束全息曝光技术在介质中形成干涉条纹,从而获得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光栅结构,当介质的厚度远大于光波长时这种结构称为体全息光栅。体全息光波导基于衍射原理,将体全息光栅作为光线耦入和耦出的器件。体全息光波导包括反射式和透射式,其中反射式方案应用更多。

  • 全彩-体全息波导:使用三色激光器同时加工,或采用多层波导片方案分离RGB光路,提升色彩均匀性。

  •  二维扩瞳:与SRG光波导类似,分为转折光栅和二维矢量两个路径。

  • 体全息光波导理论优势:1)衍射效率更高:理论上在满足布拉格条件时,体全息光栅衍射效率可达100%;2)成像更优:由于体全息本身的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不存在漏光问题,可通过光机和光栅设计优化幅减弱彩虹效应;3)可能打破视场角限制:采用特殊全息材料可打破波导基体折射率带来的视场角限制;4)量产成本低:无需投资SRG纳米压印方案中制作母版的机器和母版制作的成本,在复用性和降本上有明显优势。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 体全息光波导制造:

  1. 将感光胶涂布在玻璃/树脂基底上曝光制造,或在膜片上制造成全息光栅后复合或转移到玻璃/树脂波导上。

  2. 索尼卷对卷工艺:1)双束干涉曝光法在光敏聚合物薄膜上形成体全息图案;2)通过注射成型获得塑料波导;3)体全息薄膜与塑料波导对准贴合后切割成指定图案;4)配色,将红、蓝波导和绿色波导对准并用UV树脂封装固定。

    索尼体全息卷对卷工艺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3. Digilens波导印刷工艺:核心是超高折射率全息光聚合物(光聚合物+液晶),工艺分为母版制作和波导印刷,灵活性高,可实现数字化模板设计。

  • 量产难点:体全息光栅是基于材料特性而开发的制程工艺,因此核心难点在于全息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材料将直接影响全息涂层均匀性和波导Fov等光学性能。此外,实际量产时曝光/生产的环境稳定性要求非常严格,湿度/温度/流通性都会影响效果。

  • 主要玩家:海外代表公司包括索尼、Digilens、Akonia(苹果收购),国内包括水晶光电、谷东科技、三极光电等。

体全息光波导主要玩家梳理

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来源:整理于中泰证券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MicroDisplay):一文看透几种AR光波导方案原理、制程、难点、优势及主要玩家.....

艾邦建有AR/VR产业链微信群,目前有HTC、PICO、OPPO、亮亮视野、光粒科技、影创、创维、佳视、歌尔、立讯精密、多哚(纳立多)、欣旺达、耐德佳,联创电子、至格科技、灵犀微光、舜宇光学、广景视睿、珑璟光电、京东方、海信视像、科煦智能、阿科玛、金发科技、思立可、新安天玉、四方超轻、大族激光、发那科、承熹机电等加入,也欢迎大家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
资料下载:
欢迎您点击此处加入AR/VR通讯录,目前已经有3000多人加入,如歌尔、HTC、OPPO、创维、PICO、字节跳动、黑鲨、联想、耐德佳、灵犀微光、立讯、领益智造、欧菲光、华勤、闻泰、立讯、珑璟光电、舜宇、深圳虚拟现实等,点击下方关键词可以筛选

作者 sun, keting

zh_CN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