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广纳四维(广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纳四维”)、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烁科晶体”)与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纳智造”)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碳化硅刻蚀衍射光波导产品的研发与量产。此次合作三方将围绕碳化硅基底刻蚀制备衍射光波导镜片的核心技术攻关与量产落地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推动AR眼镜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产化进程,加速消费级AR产品普及。

烁科晶体总经理李斌、国纳智造董事长张希军、广纳四维董事长李晓军共同签约
在AR眼镜向消费级市场迈进的关键阶段,光波导作为核心光学器件,其性能与量产能力直接决定产品的轻薄度、显示效果与成本竞争力。而半绝缘型碳化硅(SiC)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正在重构AR光波导的技术范式,成为突破行业瓶颈的核心材料。
碳化硅的价值链贯穿此次战略合作的全流程。烁科晶体的高质量碳化硅原材料供应为碳化硅刻蚀光波导的量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广纳四维成熟的衍射光波导光学设计、刻蚀工艺技术及量产制造经验,确保了碳化硅刻蚀光波导产品契合市场需求,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基于国纳智造打造的纳米技术多领域产业创新平台,则为碳化硅刻蚀光波导的量产制造,提供全方位的纳米技术支持和产业协同服务。

广纳四维董事长李晓军博士向烁科晶体总经理李斌介绍衍射光波导制造工艺
碳化硅材料被视为衍射光波导量产破局的关键。相较于传统玻璃基底,碳化硅2.6以上的高折射率可显著提升光波导的衍射效率与视场角,增强AR显示的亮度与对比度,做到单片全彩显示的同时有效避免彩虹纹效应,解决户外强光环境下的可见性难题;此外,碳化硅的超高热导率(490W/m·K)是传统玻璃的3倍,能快速导出高功率Micro-LED光引擎产生的热量,避免热膨胀导致的光栅结构形变,保障设备长期稳定性。
三方的紧密合作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广纳四维依托自主研发的波导设计软件以及DUV光刻+刻蚀工艺,主导碳化硅刻蚀光波导设计与工艺优化,其超衍射极限结构设计可以精确制备复杂多元纳米光栅结构,使得碳化硅刻蚀光波导实现单片全彩、极致轻薄以及0彩虹纹效应,为用户带来更好优质的视觉体验。

广纳四维董事长李晓军签约发言
山西烁科晶体作为高品质碳化硅基底等原材料的供应商,在国内率先实现碳化硅材料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成功突破4、6、8英寸高纯半绝缘碳化硅单晶衬底技术攻关。其12英寸高纯半绝缘碳化硅衬底将发挥光学性能优势,为碳化硅刻蚀光波导的量产制造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烁科晶体总经理李斌、总经理助理马康夫签约发言
国纳智造作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凭借其在纳米技术领域深厚的研发积累与产业协同优势,为碳化硅刻蚀光波导的研发以及产业资源的整合提供关键支持,进行多要素赋能。通过突破纳米级精密加工与超表面处理等工艺瓶颈,并结合材料性能优化创新,系统性解决碳化硅刻蚀光波导制备的技术难点。同时,依托国家级平台优势,推动光波导器件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价值升级。
本次签约合作不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AR产业链条的深度重构。广纳四维、烁科晶体和国纳智造产业链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将加速技术转化,有望令碳化硅AR眼镜在轻量化、高清显示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加速开启消费级AR的“千元时代”。
来源:广纳四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