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本期Tobii君为大家准备了眼动追踪用于用户体验研究领域(UX)的相关报告,通过它可以进一步了解眼动追踪在UX领域的应用和产出示例。详细获得方式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获取哦~👇
目前穿戴式眼动仪主要应用在3个方面:一是需要真实场景下开展的学术研究,例如社会心理学,交通、驾驶行为,设计研究等;二是各类商业化的行为研究,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消费调研及用户体验,广告效果评估与可用性测试等;还有一类是工业领域的应用,例如技能传递,培训优化,工作安全等。
结合穿戴式眼动追踪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基于真实研究情境的研究范围是由两个关键的因素来驱动和拓展的,即有效的追踪视角和外观的隐蔽性。前者决定了是否能够捕获完整的、真实的视觉行为信息,即佩戴者的自由度,而后者决定了开展研究的研究场合。从这一代Pro Glasses 3眼动仪的参数和真实表现来看,比Glasses 2代扩大10%的视野范围和16%的场景摄像机视角将使真实场景下的各类行为研究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
表面上看,相对于上一代产品的视角提升幅度并不那么显著,但结合真实研究环境来看,我们在与环境交互时使用频率最高的眼动行为是注视、眼跳和平稳追踪,即通过注视-眼跳-注视的方式来完成日常的视觉信息加工。真实环境下,我们会尽量避免使用极限视角(通过眼外肌配合睫状肌使眼球向一个方向尽量拉伸,例如头部固定时眼睛以最大幅度看向某个方向)去观察环境或执行某个任务,因为可以靠头动和身体移动来使视觉搜索的过程更加高效。
这样就意味着在真实环境下,我们会主动将视觉搜索区域控制在一个小于理论视野范围(120°)的相对固定的范围。那么对于研究场合而言,虽然极限视角不常出现,但大视角却相对常见,例如躺在床上看手机,开车时观察右侧后视镜或与车机交互,飞行员在执行降落任务时对上方操作区和下方仪表区的观察和操作等。
从技术层面,由于眼动传感器和光源的布局和框架设计,以往的穿戴式眼动追踪技术很难捕捉到这些大视角下的有效数据,例如Tobii Pro Glasses 2,当佩戴者感觉看到了眼动传感器框架边缘时,数据就已经丢失了。如果我们来看Glasses 3,会发现其光源和传感器都集成在了镜片内,目的是为了达到了最佳的眼球-传感器-光源之间的布局。这样一方面不会遮挡佩戴者的视野,另一方面则带来了有效追踪视野范围的提升。
根据视角的计算原理,假设1°的视角在距离目标平面65cm时能覆盖到目标区域约1.1cm²,那么Glasses 3带来的就是10厘米以上的有效追踪范围的提升。结合近20%的场景摄像机画幅的增加,这种提升除了能确保以往包含了大视角的各类研究中的数据质量和行为信息量,还能够为基于真实环境下的研究拓展出了更多新的可能性,例如对于涉及到更加专业的体育、工效学研究场合。
Tobii Pro Glasses 3大视角测试——头部与屏幕平行并保持静止,眼睛尽可能向下看
由于元器件性能和整合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将眼动追踪核心模块集成到镜片内的另一个好处是使整个记录模块(眼镜)部分更加隐蔽,从外观上、结构上更接近一副普通的框架眼镜,甚至还有点时尚。从Glasses 1的严谨设计,到Glasses 2的对称式设计,共同的设计理念是在确保可靠的数据质量和良好的佩戴感的前提下,尽量将突兀的组件减少,减小,使之更加隐蔽,以确保佩戴者与环境能够自然地交互,而Glasses 3可以说是真正地将眼动追踪与眼镜实现了完美“融合”:
- Glasses 1的佩戴者:“一定要戴这个吗?这个对眼球有伤害吗?”
- Glasses 2的佩戴者:“我感觉有点挡视线,还是有点不自然。”
- Glasses 3的佩戴者:“Coooool! 走起~”
如果需要在对眼睛或头部进行防护的场合开展研究,Glasses 3严谨和轻巧的结构与设计能够确保与大多数头盔等防护装备同时使用,确保应对特殊或专业的研究情境,使眼动追踪研究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
Tobii Pro Glasses 3 通过巧妙的设计,将仪器对被试带来的两方面影响降到了最小:
- 眼动仪本身对被试行为的限制;
- 他人关注下的社会性压力。
因此,Glasses 3 能够适应绝大部分的真实环境研究场景。在下面的这个视频教学演示中,您将看到使用Glasses 3配合Tobii Pro Lab的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从科研Idea的产生到实际项目落地,最后导出数据的全过程,希望能对您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近期,伦敦希斯罗机场通过使用眼动追踪技术改善机场路线指引,一起来通过下文回顾一下G3的寻路魅力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Tobii Eyetracking):【G3系列来啦】Tobii的穿戴式眼动追踪技术:进步不息,研究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