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也已在青岛举办六届,虚拟现实产业越来越成为国际焦点。在此背景下,近日,由中建八局四公司承建的青岛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竣工。
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整体工程分为2期,主要建设新兴产业生产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未来将主要用于虚拟现实终端产品及关键零部件量产,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2500万台智能整机和5000万只光学模组的产能,助力青岛市加快培育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集群。
科技为擎,赋能提质
青岛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主要用于精密配件生产,这对厂房技术标准提出了很高要求。
项目3号厂房为静态百级标准超洁净厂房。项目配置洁净天花系统,采用洁净度和耐久性良好的双层吊顶,装配FFU等特殊空调通风设备,保证滤尘效果;配置洁净壁板系统,加设洁净门窗,配设压差调整系统,实现完美闭尘;配置洁净地面系统,选用使用寿命长、防污染性能良好的防静电环氧地坪和防静电高架地板。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洁净地面系统所应用的大面积防静电环氧地坪,对施工平整度和导电性要求很高,项目严格把控原材料及施工过程,高标准验收打磨、封闭底漆等7道工序,确保施工区域对地电阻等关键指标100%达标。此外,为确保厂房内洁净行车的洁净度,项目应用防火、防水、防尘性能良好的无机预涂板包裹行车,并用环氧材料封涂缝隙,使之完美符合使用要求。
项目防水要求也十分严格,项目优化屋面施工工艺,强化对屋面构筑物、阴阳角等细部节点控制,通过加厚保护层、提高保护层标号、加强过程养护,保证施工质量。总计3万平方米的屋面防水保护层,全部严格按照2米见方进行布置切缝,确保防水符合规范。
项目投产后将应用AGV自行小车进行物料搬运等工作,该机械对于地面平整度要求极高,整体误差需控制在2米2毫米以内,项目应用激光整平机、平板振动器等新型设备,对地面进行维护,确保地面平整度符合使用标准。
工期为纲,品质履约
数字经济大潮下,虚拟现实产业已是兵家必争之地,建设中业主对项目质量、工期均提出了严格要求。
项目积极推行设计优化:项目1号厂房原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管理团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结构形式优化为耗时更短、成型质量更佳的钢结构;基础施工阶段,按照常规工艺要先打结构基面,再施工建筑基面,项目团队在打结构基面时就控制平整度,两道工序合二为一,节省了工期,实现一次成优;项目单层屋面面积达1.08万平方米,坡度最高可达3米,管理团队将建筑找坡工艺优化为结构找坡工艺,施工前一次性确定各面层坡度,优化施工工艺,消除屋面渗漏隐患,取消材料找坡层,保证施工工期。
项目还通过加强现场管理、优化工序穿插来提高施工水平。项目工序繁杂,施工高峰期现场可达1500人,各专业劳务队达60支。项目团队坚持策划先行,排定各项工序节点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现场设置施工协管员,灵活协调当日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序穿插有序。
项目安装工程复杂,相较一般工程多出高温及低温制冷、压缩空气、超纯水等特殊工艺系统,功能繁复,材料少见,设备调试难度高,项目通过历时3个月的缜密策划,优化了相关系统工艺,完美完成各系统的安装和两轮调试。
项目还以科技促效率、提质量,管理团队搭建起全专业、全部位BIM模型,常规工序运用可视化交底,设备吊装等关键工序采用施工模拟,规避了工序倒置等风险。在动力机房施工中,项目采用BIM技术完成施工重难点交底,并整理出管线接驳示意图,加快了机房安装的进展。
自2022年5月开工以来,项目历时15个月完成竣工,成为虚拟现实产业园区首个开工、首个交付的项目,完美履约获业主多次点赞,后续促成了业主单位与中建八局四公司的第四次合作。
绿色为要,环境友好
项目施工中,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应用透水混凝土,下设雨水收集系统,解决围挡喷淋、生活区降尘、绿化等方面的用水问题,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应用环保抑尘剂对裸土层进行固化,结合喷淋降尘、裸土覆盖,降低沙尘污染;应用太阳能灯具等节能设备,使用可周转预制化临建设施,促进资源节约和成本控制。
项目还深推科技促环保,应用装配式、BIM等技术,降低施工难度,确保各工序一次成优,减少资源浪费;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巡检系统,全方位管理项目,监测异常用水、用电,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实现人、机、料等要素的全面节约。项目创获山东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荣誉称号。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2年,青岛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不仅是发展VR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极”,更是落实推动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举措。
当虚拟遇上现实,虚拟借助现实而成真,现实借助虚拟而扩展。如今项目已峥嵘毕现,其所在的株洲路片区,也将从“沉睡多年”的低效无效用地,摇身一变成为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高地,成为推动“数字经济”的先行力量。
来源:中国建筑